海像一面鏡子,身在海中無時無刻面對的就只有自己

海像一面鏡子,身在海中無時無刻面對的就只有自己 郭博鈞

AIDA 3 恆重下潛CWT: 25.0m 可變重下潛VWT: 23.4m 對我而言,海像一面鏡子,身在海中無時無刻面對的就只有自己。
一點的緊張、一絲的恐懼、一毫的猶豫映現得一清二楚。 小的時候,夢到過好幾次這個的景色,躺在海面上,靜靜地看著天空,靜靜地看著夕陽;
而這將的景色忽然又在自潛時從我記憶深處浮現,或許與大海的緣份是早已註定的。
AIDA 2 靜態閉氣STA:2'47 動態平潛DYN:60m 恆重下潛CWT:19.2m 今年五月底時,和朋友一起報名了AIDA 2,抱著體驗自潛的心情,也想知道在自潛看似單純的動作中,到底蘊含了多少技術與知識,AIDA 2的術科內容對我而言不算是太困難,可能有受過水肺和救生員的訓練,也就相對駕輕就熟,但理論的部分出乎我意外地完整,也解答了許多我對閉氣潛水的疑惑和誤解。 每次在水面放鬆時,總會不自覺地進入恍恍惚惚半夢半醒的狀態,有時到下潛時還以為是進入了一個夢境。記得有次下潛,一直到了18米的底部,轉身時有一大群的魚游在我身邊,那一幕才讓我知道當與大海的界限不再清楚,魚群也就會慢慢接受你。 而接著在七月時,和朋友合報了AIDA 3,雖然中間的訓練還遠遠不足,但憑著一股衝動與熱忱,也就展開了這挑戰。雖然AIDA 3只比AIDA 2的20米多了5米,但這5米背後的練習與訓練是4天的課程,而其風險管理更是一門學問;簡單來說,過了20米後,人的肺部就會被壓縮到很小,可能小到比在陸上用力吐完氣的空間還小,也就是說,肺部的彈性、橫隔膜的強度要練到一定的水準才能忍受過20米後的壓力。當然,還有適當訓練後的潛水反射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AIDA 3的內容設計就是在解決過20米的關卡以及如何正確地進行訓練:包含了法蘭滋平壓法、訓練設計、把AIDA2的知識再更深一層地刻畫、以及所有技術的風險與防範方法。 戶外的東西,裝備取得都不難,但難的是如何正確安全地使用這些裝備的內功心法,老話一句:專業訓練絕對必要。自由潛水我誠心推薦自由潛水學校的小明教練與林嵐教練!
@SecretBlue Freediving School

對自由潛水一直有種嚮往

對自由潛水一直有種嚮往,總覺得這是水性好的人才有的天賦~  何秉臻
但今年夏天讓我徹底顛覆了這個想法!!
從一開始暈浪到吐的我
從一開始離開浮球就覺得要溺斃很恐懼的我
從練了4堂課還無法學會入水的我
從突破不了瓶頸的時候默默希望教練說今天浪大不上課的我
到最後,
總算能入水下潛到6米,也開始享受在海上漂2小時的快樂!!
大海真的是一個可以忘記所有不開心的好地方!!
在這個海底世界,要克服的只有自己,單純而美好!!打從心底喜愛自由潛水!
除了因為克服恐懼讓我對自潛有了一點點的成就感之外,
最最感謝的就是遇到了超級好又有耐心的教練,還有一群超級溫暖又好笑的同學們!!
真的很幸運在今年夏天的尾聲遇見你們~
你們是我今夏最美好的回憶!!謝謝你們成就我的自潛夢想 LOVE YOU!!!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可以達成和海豚游泳的目標啊!!!!好期待

潛伴很重要 潛伴不要鬧

Day1 up    林韋辰
潛伴很重要
潛伴不要鬧





--------------------------------------------------------------------------------------------
AIDA 2 - Day2
早上室內課看了自潛後一些自主控制功能喪失(LMC),和昏迷(BO)的影片,真是潛伴很重要不要獨潛不要開玩笑!當然預防勝於治療,潛水時很多該注意的一點都不能馬虎!
上完室內課後就出發去潮境下潛練習深度和safety,我只能說有值得信賴的小明教練在旁教導技巧加上安全工具的輔助真的差好多。在蘭嶼時自己摸老半天2個月下來就只有8-10米,但上課的第二天我就潛到20米啦!直接過了合格的16米,很開心的是總算體驗到當下潛深度過了中性浮力後,不用踩蛙鞋身體就會自動往下墜的感覺,太讓人驚奇了😂
課程還有一天,好好學加油加油🍻


--------------------------------------------------------------------------------------------
AIDA2 - Day 3
課程最後一天,為了顧及我之後潛伴的生命安全,所以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海中的safety救援實作上!畢竟自由潛水時要是沒有潛伴或潛伴不可靠的話遇到BO應該就是直接掰掉了😨
(((((潛伴很重要x100)))))
三天的課程和大家玩的很開心,也拿下AIDA2的certificate了!感謝MingChun Huang教練和林嵐教練的教導🙏🏻

挑戰的不是海的深度;而是心理強度

姊挑戰的不是海的深度;而是心理強度  嚴婉毓

沒想到一個月的時間,幾乎完成了aida2,3,4的課程。
謝謝偉恩Wayne N Sarah Tu教會我享受海水的擁抱,讓我充滿自信的往更大的深度挑戰,謝謝你帶給我非常美好的記憶。
謝謝小明教練MingChun Huang帶著我克服心理的恐懼,陪我跨過每一次的障礙。因為有你,讓我每一次都能安心的面對挑戰,知道你會下來找我,陪我一起回到水面。
我以為要四年後才能寫這種感謝文,卻夢一般的完成了。謝謝一路上潛伴們的相陪與課堂同學的確保。
我想課程終結會結束,而自潛生活才正要展開。
我要大喊:「媽!我做到了!」
(但我媽還不知道我週末都在潛水啊啊啊啊啊)





我還是想murmur aida4的心路歷程。1
(本人一向話多,分了好幾回寫)
在有著溫暖海水、30米能見度、超多歡樂的潛伴、超會鼓勵人且上課超high的偉恩還有充滿可愛的海龜朋友一起悠遊的小琉球完成aida2課程。在偉恩的陪伴下居然將深度推到自己都難以想像的26m。當時滿滿自信,在偉恩的「洗腦」之下,真的覺得自己好勇猛啊!
後來小明教練幫我上Aida3,夾帶著小琉球回來的自信,順利先通過深度測驗來到28m,也接著完成所有考試項目。
原本以為aida4可能不是太遙遠的距離,卻充滿挫折與危機。
一次事件,我對大海充滿了恐懼,原本有空就想下水的我卻開始抗拒。那是第一次我開始質疑自己是不是做錯選擇。
這個害怕跟緊張,讓我第一堂課靜態閉氣就失敗了...我再也沒辦法安心的放鬆自己,兩分鐘左右我就自動放棄,甚至橫膈膜一下都沒抽動,更挫折了⋯
連著兩次泳池課程我都失敗,心中的挫折感不斷的不斷的不斷的在放大。
挫折感與恐懼一度讓我連下7m都覺得好害怕,慌張的上升呼吸。靜態閉氣的失敗,我覺得自己根本做不到15m處一分鐘的停留。甚至覺得,我連15m都再也潛不到。
好慌亂⋯覺得自己怎麼蠢到覺得可以挑戰aida4?!加上教練即將出國訓練的時間壓力,我不斷在極大的自我質疑。
可是,我真的不想放棄⋯不斷的質疑自己,有著放棄的念頭,說服自己等教練明年回來再完成,不要有這麼大的壓力吧!
一方面,蟑螂打不死的死心眼又好想好想完成目標。
那兩週就活在
「放棄吧!」
「死都不放棄!」
「等明年又不會死!」
「我就是想要今年完成~」
這種人格分裂中⋯
某次上課還偷偷在海上流眼淚⋯⋯
照片是15m 停留1min測驗



還沒murmur完⋯2
大挫折之後,除了沒事找潛伴跟偉恩哭哭(還不敢跟大家哭哭,怕太丟臉),接受安慰跟鼓勵,我訊息給小明教練:「我真的很想完成aida4課程。」
小明教練告訴我:「放輕鬆才會下的好。」
我開始回想為什麼愛上這片海;回想每一次下水看到魚興奮的鬼吼鬼叫;看到什麼會開心笑到面鏡大漏水;每次鸚哥魚邊游邊噴霧狀屎我都會開心的不得了;第一次看到鯊魚經過我面前我浮上來開心的大笑;我們一起去看的海龜;我們一起去摸的軟珊瑚;我們一起在墾丁曬出了國王的泳褲⋯好多好多幸福的回憶,我決定重拾最初的心。
小明叫我先不要管靜態閉氣,帶著我練習frc&mouthfill的技巧,陪我通過20米救援拖帶與15米脫蛙鞋救援的測驗。這兩個項目讓我安心下來,小明教練一直都在我身邊,下去之後很快就看到他的出現,我慢慢卸下恐懼,信賴教練會讓我很安全。
(通常這種緊張得要死的狀況看到教練都很有戀愛的錯覺!噗!)
中間潛伴陪我到潮境練習,我抓回下20m的感覺,回到水面我居然仰躺水面大笑,好想大聲吆喝的舒暢,也陪我練習10m 1分鐘。還要在我暈浪耍無賴的狀況下拖我上岸,真是辛苦了!哈哈哈。
我也想特別謝謝林嵐教練!15米測驗那次,我跟著林嵐教練浮球。不知道為什麼,林嵐教練的一句話都讓我特別感受到鼓勵。frc練習後,就那麼一句:「那你明天深度沒有問題的!」
15米測驗上來:「看你很輕鬆耶!那三分半根本沒問題啊!」那天,我心裡很想靠著她的背大哭,很謝謝她這麼溫暖!
看著林嵐教練很親切的指導同學,優雅的下潛為同學做safety,已經是我心中的新女神!


 Murmur不完的3
還記得深度考試那天,緊張、焦慮根本不用講。
除了aida3考深度那次我就沒試過下那麼深,更何況32!
小明教練一樣的平穩口氣告訴我,先拉底鉛搭電梯,來試試看平壓行不行。可是第一次我20米就放掉自己游上來。教練一點責怪跟不耐都沒有的問我:
「怎麼了?」
「我好害怕!」
「沒關係!等一下我們再來試一次,我放到26就好,你下過26比較不會害怕。如果你平壓還可以,就freefall滑下去。」
小明教練一樣堅定溫和的告訴我接下來怎麼做。反倒我自己感覺好抱歉,他底鉛拉來拉去好辛苦。
好吧!伸頭一刀;縮頭一刀。閉起眼睛,只專注在平壓與水流過臉的速度感。但這次我到底一樣沒有勇氣,自己轉身往上踢,隨後又看到小明教練來找我了。
出水面後恢復呼吸第一句就是:「靠!怎麼那麼遠!腿好酸!」一看手錶,居然是32.2m。
我心裡偷偷的笑了,謝謝教練!!!
我開始知道我一定做得到也回得來,而且教練在,我會很好,一切都沒事。
呼吸準備時,不斷回想教練說的:
「雖然深度只不過是一個數字而已,但在破水而入之前,你面臨的是你從未到達的地方的心情,徬徨、未知充滿整個腦袋,你假裝平靜,但你知道心理深處卻是緊張的。在呼吸完最後一口氣之後,終究還是得決定,入水而下,面對自己的恐懼.....」
那我就正面迎擊自己的恐懼吧!
「32.9!」
我做到了!我跨越了許多的心理障礙做到了!
我要大喊一直都不知道我週末在潛水的「媽!我做到了!」
但隨即我就在海面吐了,人生第一次突破30也第一次噴的整個海面都是奶茶⋯對那天的潛伴真是抱歉⋯⋯
照:未知的恐懼,最終得正面迎擊

AIDA自由潛水記-我畢業啦!

AIDA自由潛水記-我畢業啦!        黃彥綸

今天很多人通過了考驗,無論是AIDA2、3或4
所以有很多人動態都寫了畢業感言,我也跟進一下!
從一月體驗了AIDA1,接下來在莫名其妙的在霸王寒流的墾丁過了AIDA2,寒流中的墾丁逛大街還真是很特別的體驗,繼續在七月報了AIDA3及月底的AIDA4,九個月的時間把課程上完了。
To 林嵐教練:
林嵐教練是我AIDA1&2的教練,一位非常有耐心引導學生入門的老師,與其說是老師,不如說是個超級好的潛伴,給100個讚!
因為潛水技術可以調整訓練,但是安全絕對不馬虎,每一次的safety都做得非常周全,
從關心學生的生理到心理,幫助學生突破自己的限制向AIDA3邁進。
To 小明教練(MingChun Huang):
AIDA3&4是小明教練帶的,小明教練也給100個讚!跟林嵐教練一樣,做safety完全沒有馬虎的空間,
從比較進階的AIDA3&4,小明教練會進一步的教導自潛技巧,無論是有甚麼問題都會一一解答,
是個名副其實的自潛先鋒啊!!!
自潛說它是門運動也不為過,在海面上調整好狀態,深吸一口氣,下潛,接著在無盡的大海裡感覺到自己的心跳,再深入一點free fall會體會到自由、釋放,就像是THE BIG BLUE裡說的"一旦下去就很難找到上來的理由",
因為可以那麼清楚的感覺自己,一切是那麼真實反應自己的狀態,直到抵達下潛目標,這次下潛和自己相處的旅程告一個段落,保持穩定的心情直到回到水面默數1.2.3,I'm okay!
AIDA1-4都過了,結束自由潛水的學習之路。
喔!不!4之後才是我的開始!!!下個目標40米我來啦!!!
目前PB(personal best)記錄:
CNT:32.7m-1'34
VWT:37.2m-1'38
static apnea:6'00




自由潛水的呼吸

呼吸在自由潛水裡非常重要,正確的呼吸方式可以讓你更放鬆,在水下待比較久的時間,也讓你的閉氣潛水更安全。

呼吸主要使用到的肌肉是橫膈膜與肋間肌,吸氣的時候,橫膈膜與肋間肌收縮,使得橫膈膜向下、肋間肌往外擴張,胸腔壓力降低,空氣吸入胸腔內。呼氣的時候,橫膈膜及肋間肌放鬆,胸腔變小,空氣呼出。

呼吸依肌肉的使用分成兩種:腹式呼吸與胸式呼吸。

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主要使用橫膈膜的肌肉,吸氣的時候肚子往外隆起,胸腔不動;呼氣的時侯肚子內縮,胸腔不動。腹式呼吸會刺激副交感神經,使得心跳降低、全身放鬆。因此在水面上休息準備的時候,大多數的時間都是運用腹式呼吸。

胸式呼吸:
胸式呼吸主要使用肋間肌的肌肉,吸氣的時候胸腔擴張,呼氣的時候胸腔收縮。胸式呼吸很容易使用到肩頸的肌肉,會引起肩頸的緊繃,胸式呼吸的吸氣量少,屬於淺層呼吸,氣體交換量低。因此在下潛的呼吸準備時應該要盡量避免胸式呼吸。

完全呼吸(大呼吸):
結合腹式呼吸與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完之後接著胸式呼吸稱之為完全呼吸。完全呼吸綜合兩種呼吸方法的優點。腹式呼吸後胸腔還有空間可以容納空氣,於是運用胸式呼吸補足。運用完全呼吸時要特別小心:切忌貪心做太多完全呼吸,下潛前一次完全呼吸就已足夠提高氧氣濃度至99%,過度的大呼吸不僅不會讓氧氣濃度提升,而會造成肌肉緊繃,二氧化碳濃度下降,進入過度換氣*,容易造成黑視症。

恢復呼吸:
大口的吸氣,放鬆呼氣。閉氣之後回到水面上,需要快速的恢復氧氣濃度,因此在大口吸氣之後閉上嘴巴,稍微加壓,可以使氧分壓上升,讓身體快速得到氧氣。



不僅僅是探索海底,更是探索自己 許溫蒂


常常自己亂跳海亂游泳,非常不喜歡穿救生衣的束縛感,前陣子旅行為了讓同行的人玩得放心,體驗了浮潛,但我知道這不是我該有的樣子,大海不該這麼侷限。

發覺自己總是在配合他人的舒適、刻意忘記自己最自在的樣子;我想要更接近海、甚至跟海豚一起游泳,回台灣稍作爬文之後,立馬報名了自由潛水AIDA2的課程。於是一個人,拋開身邊所有可能綁住自己作決定的人事物,來到了東北角,為了找回自己。

課程當中的每一個階段對我來說都很新穎,像個誤闖潛水界的麻瓜。
平時總是覺得人類很麻煩,很享受獨處的我以為可以什麼都不用想的與海共處、在海底放空,沒想到在放空之前的準備、還有放空當下的安全措施與夥伴是很重要的。

"最困難的是當你抵達海底,你要找個好理由浮上水面,而我很難找到理由。"Jack,碧海藍天(The Big Blue)。

我想每個在海底沈靜下來的人,都不想回到吵雜的世界吧。
自由潛水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某種程度上很哲學;
要練習跟自己對話,跟大腦溝通,讓身體的每個細胞都放鬆下來,然後一口氣,下去。

越下去的同時大腦會不由自主的告訴身體要呼吸,但其實氧氣含量是足夠的,只是大腦不習慣而已,於是開始在寧靜的海底像個第三者般的與大腦溝通,慢慢的調整,越往海底去,身體會越輕盈、越舒服;要一直與自己對話,注意每個細節,怎麼跟海相處。
信任自己、信任夥伴,才能把自己交出去。
真的太喜歡這種探索了,不僅僅是探索海底,更是探索自己,每多下一米,就發現一個新的自己。
陸地上的紛紛擾擾,在海的壓力之下都顯得特別平靜。

謝謝這些天的教練與夥伴還有狗狗,回答我各種的問題,解決我各種困難,接受我的請求,最重要的是,總是溫柔的在一旁守護我的身體與靈魂。

我想我永遠都不會熟悉大海,也永遠都搞不懂自己,但我透過你們的力量,跟大海、也跟自己更親近了,謝謝。
也謝謝接受我任性讓我白吃白住了三天的家人們,覺得自己真是個幸福的孩子❤️